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会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不争的事实,年份老茶急需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发表时间:2025-08-18 10:23

8月8日上午,第十四届勐海茶王节正式开幕。同期举办的2025中国普洱茶大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会堂顺利举行。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就如何推进普洱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义”

刘仲华指出,对于茶产业来讲,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推动其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动力、新引擎。具体而言,茶产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将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将现代科技作为手段,将创新应用作为主动力,在茶产业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中广泛研究、推广与应用,推动茶产业科技化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刘仲华继续道,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定的积累之后才能形成爆发。想要新质生产力能够更好地推动茶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人才,也是根本的因素,从茶叶的生产、种植、培管、加工、贸易、流通,甚至是科技生产与文化,都离不开人才。让人欣慰的是,国内这些方面的人才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茶叶科技公司。呼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助力中国茶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差异化与此同时,面对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把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食品加工技术、医药领域新技术的普及和传播做到位,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所以我们要借助一些行业组织的力量,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研究会,把学院派的知识跟文化,通过行业组织的力量来传播到生产、消费、经营的每一个层面里去,任务也同样艰巨。


刘仲华表示,我们曾经提过一个口号,叫做政、研、产、学、商协同发力,拥抱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借助现代手段,更需要所有关心茶产业的政府领导、行业领袖、龙头企业的精英们、优秀的茶农们,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件事,围绕着品质、品牌全面发力,最终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要唱大合唱,不能够各唱各的调,各唱各的山头。中国茶产业需要在标准化基础上形成差异化,而不是在无序化的背后乱象丛生。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以年份普洱茶为例,不管是普洱生茶,还是普洱熟茶,在精准科学的存放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普洱茶的香味品质会得到改善,某些健康属性会得到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有大量的科学依据。但是在这背后也产生了一些乱象,年份茶满天飞、古树茶叶满天飞。实际上,如果是活体的茶树,通过年份的增长来改变它的代谢途径,使它产出的茶口感越来越柔,越来越顺,越来越饱满,这属于自然界的馈赠。在此基础上茶通过加工,运用科学精准的可调控的处理手段,使产品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简单地依赖高温高湿来加速茶的转化,这样的转化某种程度上是不可控的。那么,普洱茶只要能够进行科学的存放,一定会是越陈越香的。建立年份老茶科学的评价标准迫在眉睫如今我们有大量的科学数据可以支撑“普洱茶越陈越香”这个观点。当然,一些民间的“大师”们不一定认同这个观点,随着科学研究地不断深化,让我们有了更多足以支持这个观点的证据,所以茶产业的发展需要标准。不是凭一些只言片语,也不是凭一些所谓的“大师的论断”。辨别年份普洱茶要借助现代科学的感官审评、摄像分析,加上现代精准的物质测定什么是“陈香”,通过分析基础物质的变化情况构建起大模型和大数据,能够相对准确地判断一款茶到底是5年、10年还是20年。


刘仲华强调,茶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包含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型生产关系五个方面。茶的“四大属性”是实现“三产融合”的基石

刘仲华继续道,当前,中国茶业已经可以把科技与文化进行非常好的融合,基于茶的品饮属性、健康属性、文化属性、经济属性融合的第三产业,使茶的业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自然风光的圣地,同时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茶文化底蕴。所以我们今天要把茶的四大属性通过现代技术融合来为业态创新赋能,而不是简单地看风景,不是简单地在茶园里面采摘茶叶,需要多种现代技术的融合,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文化的融入,来使关于茶的业态不断地得到最有魅力的呈现。


爱茶的人如果没有走进云南,爱普洱茶的没有走进勐海,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茶人。所以如何让新质生产力的全部要素集聚,助力茶旅、茶旅文康融合,做出勐海的特色,就显得至关重要。


刘仲华提到,今天在座的嘉宾们,有生产端的,有流通端的,也有做收藏的,大家要形成联动,让普洱茶的收藏属性在良性循环中魅力尽显。就像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喝茶,少藏茶,尝新茶,喝老茶”,通过生产、收藏、消费的深度联动,以此把年份普洱茶的价值链彻底打通。

广州茶博会作为中国最具价值、创新力和国内外影响力的茶博会,一直以来致力推动年份老茶的品饮和消费,通过创办年份茶成果大展,举办2024中国茶叶贮藏高峰论坛以及2025广州年份品鉴大会等一系列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事件,以此提高茶友们对于年份茶的认知,探索年份茶的科学标准,期望掀起一波品饮年份茶的风潮。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0日-23日,在广交会展馆B区举办的2025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继2024秋、2025春之后,本届继续设有千年茶韵·年份茶展区,期待与各位同仁一道继续促进年份老茶的品饮消费,推动建立年份老茶科学的评价标准。